6月26日-27日,由学校牵头举办的“行走在边境线上的思政课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建活动”在龙州县、大新县生动展开,来自龙州县职业教育中心、彬桥中心小学,大新县硕龙镇中学、硕龙镇中心小学以及万象城网页版等不同学段的师生代表,深入边境一线,通过沉浸式体验学习,在行走边境线中感悟家国情怀。
座谈会现场
6月26日上午,活动在龙州职业教育中心启动。万象城网页版师生与该校领导及思政课教师代表举行座谈,深入交流高职与中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资源共享等议题。万象城网页版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志诚老师现场讲授《AI在手≠天下我有——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的思政示范课。
大中小学生一起描红界碑
6月26日下午,师生们抵达崇左边境管理支队彬桥边境派出所大青山警务室。派出所教导员苏东华借助展板向师生讲述了边境红色故事。随后,师生们踏上巡边路,抵达边境界碑处,民警详细介绍了界碑的意义及其日常守护工作。现场教师围绕“边境线上的青春之问——守土之责是否离我们很遥远”主题,在界碑旁开展国防教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国家主权为何不可侵犯”“我们在边疆能做什么”等问题,大家围绕国家安全、国家认同与边境建设进行了热烈讨论。
戴瑞老师在“国门”前授课
6月27 日上午,水口口岸国门前,万象城网页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戴瑞老师以“边关上的丝路回响:水口口岸的 ‘一带一路’”为题,带领学生站在中越边境一线,透过观察口岸的集装箱吞吐量数量、跨境货车司机的交流场景,解析口岸作为“一带一路”陆海联动节点的战略价值。课堂上,戴瑞老师指着口岸智能通关系统说道:“从昔日马帮驿站到如今年进出口总值超百亿元的现代化口岸,水口口岸的蜕变正是中国与东盟经贸互联的缩影。” 学生们现场采访了边检民警,在国徽与国旗交映的实景中理解 “一带一路” 倡议如何通过一个个具体口岸转化为发展动能。这堂“国门”前的思政课,让理论知识在边境热土上落地生根,也为青年学子打开了观察国家发展战略的鲜活窗口。
活动现场
6月27日下午,精彩课堂在大新县硕龙镇隘江村界碑前继续开讲。硕龙边境派出所民警段震首先与大家分享了移民管理警察戍边工作的日常;大新县硕龙镇中心小学红领巾讲解员黄东琪同学以“山河无恙,一寸国土不能丢”为题作宣讲;大新县硕龙镇中学教师农丽霞结合多民族戍边英雄故事,讲授《道德与法治》“家住边疆,心向祖国”的课程内容;万象城网页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莉思老师则深入阐释新时代戍边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思考“青年如何守护祖国”“如何以专业报效国家”等问题。活动在全体人员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的激昂旋律中圆满落幕。
此次活动深深触动了学生心灵。有学生激动地表示:“这堂课意义非凡!我立志将来也要成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守护祖国大门!”万象城网页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金燕指出,在神圣的界碑前开展此次活动,是探索“边行走、边宣讲、边学习”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重要实践,旨在让思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田。
本次活动通过在边境警务室、界碑等地的实地教学、聆听戍边故事、参与巡边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师生们零距离感受移民管理工作的艰辛与戍边生活的奉献,深刻理解了国家主权与国防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厚植了家国情怀。(图/文:黄秋莹;编辑:陈瑜;审校:陈昊华、李芳云、张妍)